招生热线:0554-4108666 院办电话: 学院代码:14210 招生代码:9330

栏目

信息公开

关于印发《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2014-10-30

关于印发《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处室系部:

现将《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

《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是我院规范发展、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请各处室系部把贯彻落实学院“十二五”规划作为一件大事,认真组织学习讨论,用“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统一思想,武装全院;用学院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规划工作,超前筹谋。要居安思危,抢抓机遇,凝心聚力,迎接挑战,抓住“十二五”,抓好前两年,目标2012年省级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和“十二五”后三年升本重任,全力做好“规模扩张”和“内涵建设”两篇大文章,为实现学院“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作出历史性的贡献。

请各处室将学习讨论意见及本部门根据“十二五”规划所作出的框架性工作构想,扼要行文,上报院办。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十二五”规划   学习   通知

报:董事会   董事长                      

发:各处室系部

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未来五年学院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工作重点,深化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学院“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特制定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办学基础与发展形势

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是一所创办于“十一五”期间的民办高校。

学院地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新城区。征地面积303.25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现已建成四个专业群和11个专业,建成实验实训室23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4处。办学硬件、教学设施及校园环境,在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

建院两年来,在董事会、院党委、行政班子的领导下,全院教职工围绕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学院“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团结一致,迎难而上,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各项工作亮点闪烁,学院建设特色初显。在省厅公布的各项考评竞赛及有关教育教学检查中,我院均获先进,社会美誉度大幅提升。2010年3月被省教育厅年度发展报告认定为安徽省合格高校,学院从建设初期招生281名学生,短短一年,迅速扩张到近千人规模。

“十二五”期间是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个期间,我们面临着2012年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和“十二五”后三年的升本重任,机遇十分难得,挑战更加严峻。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愈加凸显。温家宝总理指出: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国家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家先后制定并出台了教育、人才、科学技术三个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共同构成了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成为未来十年国家发展和建设的战略指南。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推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教育部关于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意见以及安徽省高教强省规划等相关战略性文件,都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高职)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安徽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的流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长时间制约着高职院校的发展。但是,中部崛起,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国家新的战略部署,促进了安徽经济的大发展,对人力资源的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才流向,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开辟了多方位、多层次的需求渠道,也为以电子信息、机电工程、艺术传媒、现代服务为主要培养方向的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十二五”期间,学院面临着规模扩张和内涵建设的双重任务。随着人口出生率的逐年下降,2012年后,学院将面临生源不足的竞争,而且由于建院时间短,积淀不深,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对人才结构和素质需求的高移,由于地域优势不突出,我院还将面临新一轮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设备设施更新换代等内涵构建的补强和提升。我们要居安思危,积极应对高职发展的新形势,以“三步走”战略为目标,以创新机制体制为切入点,以增大教育投入为基础,主动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抓住“十二五”,抓好前两年,扩张规模,强化内涵,大力做好招生与就业筹谋,为学院新一轮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十二五”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

根据学院“十二五”期间发展的环境和基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国家对高职教育的宏观决策,确定学院“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总体规划是:目标“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扩张办学规模,强化内涵建设,创新机制体制,改革教育教学,以特色创品牌,以质量求发展,把学院建成特色鲜明人民满意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所提出的目标任务,突出高职教育特点,坚持“双五”办学理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结合,培养一大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建设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高职学院。

(二)发展思路

巩固和发展硬件建设和内涵建设成果,充分挖掘民办高校的优势,大力解决制约学院发展的问题和困难,深化教育和管理体制改革,面向市场、扩宽专业、注重发展质量,构建以高职教育为主、成人教育为辅的办学模式,在扩张规模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把学院发展重心放到内涵建设上,把工作重点放到强化办学特色、全面提高育人质量上,坚持“扩张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创建品牌”的办学方向,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把提高教育质量视为学院发展的生命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发展目标

1. 总体目标

到2015年,把学院建成一所全日制高职在校生4000人、函授自考本专科生800人左右,以高职为主,成人教育为辅的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高职学院,建成一支与教育教学相配套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一批有一定影响力和品牌特色的专业,为实现学院升本战略奠定基础。

2. 具体目标

(1)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到2015年,学院规模在现有近千名高职生基础上,发展到4000人,实现高职教育专业28个。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建成专业配套、满足学生技能训练需要的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2)积极推进成人教育。到2015年,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使自考学生达到500人以上;与省内外高校联办,开展本专科学历教育,使在册学生达到300人以上。创建职业技能鉴定站(所),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资格鉴定,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服务能力。

(3)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在现有办学条件的基础上,启动学院二期建设项目,到2015年,新征土地120亩,新建一栋综合实验实训大楼(14000㎡)、一座体育馆(3000㎡)、一栋宿舍楼(9800㎡),不断充实、更新、完善教育教学设施,加大微机房、实验室、实训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馆建设力度,确保办学条件达到部颁标准,同时集中资金打造院级示范实验室3—4个,建成2—3个校内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

(4)全面建设与学院发展相适应的优秀教师队伍和高水平的管理队伍。到2015年,学院专兼职教师达到240名,其中“双师型”教师达到25%以上,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达到15%以上,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比例达到20%以上。对中层以上干部进行一轮培训,使院处(系)级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工作业务能力得到较大幅度提升。

(5)切实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到2015年将建成8个专业群,专业设置达到28个,力争建成4—8个院级示范专业,2—3个省级示范专业,努力建设院级精品课程4—8门,在争创省级精品课程上有所突破,校内专业实验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达到60个左右。

(6)强化体制机制改革,创建办学共建模式。继续完善董事会领导下,董、党、政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协调共事的法人治理结构,坚持“董事会领导,党委引领,院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管理机制,创建“院、系两级管理”的质量保障体系。确立以服务学生发展为宗旨的现代学生管理理念,构建“学院活动精品化、班级活动精彩化、社团活动经常化、课外活动多样化”的学生自我发展格局。积极探索并落实校企合作新形势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共同培养学生的多样化专业技能、高尚的职业精神。

三、“十二五”期间学院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用先进的办学理念统一思想,从规模扩张和内涵建设两个方面推进学院跨越式发展。

围绕学院“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双五”办学理念,用“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统一思想,武装全院,做好规模扩张和内涵建设两篇大文章。根据省厅关于民办高校“规范发展、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分两个阶段,实施“全面规划、重点发展”战略:“十二五”前期,完成省教育厅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规定的各项指标;后期乘势前进,推进内涵建设的重点转移,努力实现“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创建品牌”的目标,为“八年升本”奠定基础。

(二)创新办学机制,在合作办学、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上寻求突破。

依托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目标珠三角、长三角,突出两淮、皖江经济带,开拓并发展同江汽集团、理想人力公司、格力博集团、淮南矿业集团、淮南星辰公司等大中型企业以及安徽机械工业学校的深度合作,力争形成“共建平台、共育英才、共管过程、共享成果”的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以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为重点,探索“校中厂”、“ 厂中校”建设模式,尽快启动院综合实验实训大楼建设,开办汽车维修中心、电脑维修中心、实习宾馆,并以此为龙头,带动电子信息、机电工程、艺术装璜、酒店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力争“建设一个专业,办好一个实体、创出一个品牌”。

(三)服务市场、对接企业、着力提高专业建设品牌化水平。

充分发挥“学院专业设置评审委员会”的作用,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以我省八大支柱产业和皖淮经济发展为目标,以省内尚未布点、邻近高校师资可供补缺为考量点,合理拓展专业,积极构建与校内原有专业互相支撑的专业群,在已有专业的基础上,分步实施,实现建成8个专业群28个专业的目标。

课程建设和实习实训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和载体,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要积极探索并落实“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学做合一”等有利提高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努力建设4—8门院级精品课程,并在争创省级精品课程上有所突破,建成校内专业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60个,确立每一个重点专业都有一个校内实验实训型和校外实习、岗前培训型实训基地的奋斗目标。

专业建设的基础是经费投入和师资支撑,要统筹兼顾、实事求是,突出重点,科学发展,逐步扩大学院自身发展能力,为专业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适合我院发展的教学团队。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内涵建设的关键。要制定教师队伍长短期建设规划,出台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特别是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引进和培养的实施办法;坚持培养和引进两手抓、坚持“为我所有”和“为我所用”相结合,坚持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同提高,大力推进“名师工程”、青年教师“成长工程”。重点引进能把握专业发展方向、精通行业企业相关业务的专业带头人和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具有实践能力的骨干教师,着力建设具备“双师素质”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当前,要特别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在职进修、“青蓝工程”、导师制、送出培训、项目压担等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实施“四留人”(政策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业绩留人)计划,建设一支立志与学院同命运、共发展的基本师资队伍,实现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达到25%以上,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5%以上,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达到20%以上。

(五)以生为本,与时俱进,建立服务学生职业发展的学生工作新格局。

坚持以服务学生发展为宗旨,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职业教育”为方向,加强对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服务工作,规范学生管理、评优表彰、学生资助、勤工俭学和生源地助学贷款等工作程序,树立“立德树人,全程服务、全员服务、优质服务”的思想。

要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价值取向,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工作规律,将“爱心教育”贯穿始终,构建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有机结合的新思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努力构建“四化”(学院活动精品化、班级活动精彩化、社团活动经常化、课余活动多样化)校园思想文化活动格局。

要树立全员化、多元化学生管理工作理念,着力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形成党委——学工部(学生处)、团委(学生会)——辅导员(班主任)——党团支部(班委)上下畅通、高效有序的学生工作网络。

(六)扎实做好招生就业工作,保证人才产品的进口与出口渠道宽畅。

宽畅的招生就业渠道,是民办高校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招生办和就业办要按照学院“抓好两头”的工作思路,科学制定招生和就业工作计划,实现由“阶段性”向“常年性”的转化。

招生办要研究招生规律,总结招生经验,建设生源基地,形成高素质多层面相对稳定的招生队伍,努力开辟新的生源点;要在“扩大生源,提高报到率”上作文章,形成适合我院实际的招生思路、招生渠道、招生队伍、招生策略,为学院规模扩张作出贡献。

就业办的工作决定招生形势,事关学生前途,是学院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要在“2+1”模式的基础上,拓宽视野、广开途径,在“订单式”培养上寻求突破,特别要扎实做好首届毕业生就业安排;要有计划地上好“就业指导课”,使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理念;切实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交流与合作,依托大型企业,力争做到每个专业至少建成两个稳定的就业基地,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大力做好成人继续教育和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和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站工作,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开辟函授、自考等继续教育渠道;要争取政府支持,创办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力求在“十二五”期间有重大突破。

招生与就业,是“一把手工程”、“全院性工程”,必须坚持“两办责任化、指标数据化、任务全员化、信息网络化、重心基层化”的“五化原则”,构建“全程抓、全员抓、全面抓”的“三全”工作格局,为学院的规模扩张和学生的就业前途做出切实的贡献。

(七)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目标,提升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

以2012年迎接国家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为契机,按照部颁标准,分步启动征地、建设综合实训大楼、大学生公寓、体育馆工程,做到生均占地面积充足、生均实验实训场所达标,校舍建筑完备、专用教室齐全、教学设施先进、图书资料丰富,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在此基础上,努力完善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系统建设,完成信息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完善信息系统运行机制。以信息化建设推动内涵升级,建立相对完备的信息库,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工水平和效率的提升。

(八)以三风建设为核心,营造精神内涵丰富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

以三风建设(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建造精神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环境。

培育学院的精神文化。充分挖掘学院专业内涵的精神品质,以凝练学院精神、校训、营造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导向,形成学院文化的宣传点、聚焦点、特色点,彰显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教育功能。

精心创设景观文化。以清幽典雅,富有人文底蕴的校园建设为目标,按照“绿色、高雅、优美、和谐”的原则,建设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人文景观,提升学院的文化品位和格调。

提升学院的职业文化。有计划地组织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全面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共青团、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作用,加强心理咨询、勤工助学、就业指导与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形成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体系,积极筹办学报,争创市、省级文明单位。

(九)关注民生,优化服务,完善高质量的后勤安保工作体系。

适应学院规模扩张和内涵提升的需要,建设一支“高”(思想素质和管理水平高)、“勤”(乐于吃苦,勤奋开拓,全心全意为教学、为师生服务)、“俭”(科学安排、建设节俭型后勤)的后勤管理队伍,制定前瞻性的后勤和安保工作规划。

要抓好学生公寓的人性化管理和安全卫生管理,重点办好学生食堂,精心设计食品安全和质价管理流程,严格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低价菜,免费汤”供应,讲究质价比,增加品种,优质服务,办师生满意的食堂。引进竞争机制,按照后勤服务“社会化”、“市场化”的要求,创建现代管理模式。制定并实施后勤服务准入制,严格管理超市、浴池、服务网点,依法经营,让利经营,打造学院形象的文明窗口。

校园保卫要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制定严密的维稳和安保计划,认真落实各项应急预案,开展防火、防灾自救训练。强化校园巡查和监控,文明执勤,依法执勤,人性化执勤,做师生的坚强卫士、校园管理的保护神,把学院建设成为社会最安全的地方。在连续两年的治安综合治理评估优秀的基础上,争创省级安保先进单位。

(十)积极顺应学院跨越式发展,创建具有我院特色的领导管理体制。

建设坚强的领导核心和高效有序的管理机制,是未来五年学院发展的一项全局性的基本建设。

在董、党、政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协调共事的法人治理结构初步形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完善和发展。严格执行《安信院领导层重大事项协商沟通暂行办法》,完善党委会、董事会、党政联席会等“三重一大”事务决策体系,构建“董事会领导,党委引领,院长负责,教授治教、民主管理”的现代高校管理格局。

提高中层领导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处室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水平,建设精干高效、上下沟通、充分响应的行政管理体系。

四、领导与保障

为保证学院发展目标的实现,必须加强对规划实施的领导,落实组织、机制和经费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建立董事会、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院长在推进教育和改革、教书育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领导作用,充分调动二级机构和教职员工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院系级领导班子建设,深入开展建设学习型学院、学习型组织、学习型部门活动,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战略规划和资源整合能力。

(二)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