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热线:0554-4108666 院办电话: 学院代码:14210 招生代码:9330

栏目

信息公开

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2016)

2016-01-14

2015年,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围绕教学中心,立足内涵发展,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尽心尽力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学院健康发展不懈努力。

一、基本情况

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是2008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坐落于八公山下淮河之滨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学院占地面积300多亩,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

学院已聘具有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经历的系主任、专业带头人和专任教师84人,兼职教师32人,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17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20名,“双师型”教师20人。学院建立并严格执行对教师的选聘、管理、考核制度,已经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学院设有4系1部(机电工程系、经济管理系、信息工程系、艺术传媒系和五年制高职部),25个专业,在校生1303人,2015年毕业生227人。

二、学生培养与发展

(一)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新生入学教育

开学伊始,学院安排了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职业生涯规划、《法规及安全教育》、《学生管理制度和日常行为规范》、《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管理教育》等专题讲座,使学生树立崇高理想,明确学习目的,坚定理想信念,实现美好梦想。

2.磨练意志品质

学院高度重视新生军训工作,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圆满安全地完成了军事训练、政治教育、内务整理等各项训练任务。通过军训,学生们进一步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培养顽强拼搏和集体主义精神,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3、理想信念教育

一是按照《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皖教工委函〔2015〕18号)要求,学院党委制定了《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二是运用校园网、广播、宣传橱窗、板报、标语、学习会、班会等多种形式,向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三是党的理论知识教育。在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同时,通过学院党校,向积极要求入党的学生进行党的理论知识教育,今年有130多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党校培训,有5名发展对象加入了党组织。

4、寓教于活动中

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培养教育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今年先后举办开展了迎新晚会暨中秋联欢晚会、以树立感恩为主题的敬老院探望活动,组织学生学习观看了“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视频,并进行讨论、交流,开展定期、定点、定主题的团课学习活动,举办学生干部思想教育政治培训班,开展“弘扬传统文化,领略汉语魅力”主题征文活动,举行包饺子大赛等。

5、学生获奖情况

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2015年省部级以上竞赛获奖情况

141642155594

(二)就业与校企合作

就业与校企合作工作,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制度建设,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联系,积极探索毕业生就业工作,主动走向市场,努力拓宽就业渠道。

1、重视就业指导。学院成立了由书记、院长挂帅的就业指导委员会,确保了机构、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教学计划及教材的落实(附就业指导课问卷调查表)。

就业指导课(就业人数216人,回收问卷调查208人):

141643089279

2、职业咨询与辅导(就业人数216人,回收问卷调查208人):

2、狠抓就业观念转变。一是强调各专业毕业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是否具有一技之长、是否受社会欢迎。把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作为推进专业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来抓,加强校企合作,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二是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组织学生参加SYB和GYB培训。三是教育指导学生从“干一行,爱一行”转化为“爱一行,干一行”。四是指导学生处理好适合与适应的关系: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教育学生有条件时追求适合,无条件时强调适应。

3、强调高质量就业。主动走出去参加校企洽谈会,与上百家知名企业建立了联系。和中达电子、奇瑞汽车、东贝集团(欧宝电器)、人本集团、长城宽带、南京博贤(易推)、北大荒集团、杭州新荣记等几十家大中型企业签订实习、就业和订单培养合作关系。有选择地邀请企业到学院开展双选活动,双选活动小型化、专业化、系列化。先后举办2次校园双选会,同学们各遂其愿,基本上实现了满意就业。

(1)就业质量满意度调查


a、对工作方面的评价(就业人数216人,回收问卷调查208人):

141645196633

(2)就业质量分析

调查统计分析表明:影响就业质量满意度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往往因人而异,如调查内容中的“你认为跳槽的主要原因”的选择,其中A.工资低占30.6%,B.环境差占34.3%C,专业不对口占18.8%,D.找到新工作占11%,E.其他占5.3%。可以看出工作环境和薪资水平是影响就业满意度的主要因素,而不是工作本身。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根本上的途径就是为毕业生提供一个工作环境好,薪资待遇高,个人有良好发展空间的平台,让毕业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其自身的价值。这也从另一方面提出了企业留住人才,学校培养人才方向性提示。

4、积极探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在我院已实施多年,逐步形成统一理念。即:这个模式不设门槛,不分专业,进出自愿,入学时只要缴纳部分学费(家庭困难的学生可暂缓缴纳学费)。自愿参加“工学班”的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由学院统一安排到有关合作企业参加实践教学活动,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在获取学费的同时,还有可观的收入,并能够积累工作经验,学得一技之长,为走向企业、融入社会奠定扎实的实践基础。

5、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为使各种就业信息快速、准确传递给学生,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我们收集应届毕业生的联系方式,利用学院就业平台,将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等相关信息及时发布给学生,确保信息畅通。

6、实现学生满意就业。学院邀请工作环境好,工资待遇高,学生未来有发展空间的企业到学院开展双选活动。不断创新“双选会”形式,深化“双选会”内涵。根据我校毕业生不多的实际情况,举办小型化专业化校园双选会,同学们各遂其愿,实现了比较满意的就业,现场签约率逐年增高。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设置

1、专业设置稳步推进。

学院在原有24个专业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快速发展的铁道运输业的需求,2015年新增了高铁乘务专业,收到了良好的招生效果。在专业建设上形成了相互支撑、优势互补的7个专业群。学院加大五年制高职办学力度,已有二个年级,4个专业,增加了生源,扩大了办学规模,为中高职教育架起了立交桥。

2、示范专业结题验收。根据《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院级示范专业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安信院 〔2011〕35号)、《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意见(修订)》(安信院〔2011〕53号)和《关于对院级示范专业建设项目结题验收的通知》(安信院〔2015〕20号)文件要求,院级第一批4个示范专业(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艺术设计、酒店管理)今年结题通过验收,对其它专业建设起到了引领作用,为申报省级示范专业奠定基础。

3、公共课程达标验收结题。完成了第二批公共课程达标验收结题工作。

4、核心课程检查。组织了第二批核心课程中期检查工作。

5、精品课程立项。开展了第二批精品课程立项审查。

(二)产教融合

1、创新培养模式,深化课程改革

一是以专业集聚建设为契机,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结构。学院以就业为导向,以公共课、专业群平台课、专业核心课为重点,在现有建设课程的基础上,重点抓了11个常设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微调、课程结构调整、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突出抓了实验实训课和实践教学环节,将院级示范专业形成的教学成果大胆运用,进一步提高了专业建设水平。如,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计划中增设了汽车碰撞分析与评估作为选修课,以满足学生在汽车保险行业就业的需要;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中增设了汽车及配件营销、管理学基础、电子商务三门课做为选修课,以满足学生在汽车配件销售方向的需要。通过教学计划调整与整合,扩大了两个专业的就业面。

二是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力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认真实施了金工实习、汽车实训、写生、VB程序设计、平面设计、网络规划、电视片的制作、创意实习、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页设计与制作、会计电算化、酒店管理等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提高了实践教学环节方案的编制水平和实践质量和管理水平。如,实训中心对机电工程系7个专业开设了60学时金工实训课,让学生学会车、钳、电焊等金工实习操作,增强了动手能力,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收益匪浅;机电工程系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和汽车检测与维修两大专业开设了30学时的汽车维修实训课,强调独立动手能力,让学生学会汽车发动机电控、电器设备检修、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及排除方法、汽车整体养护与美容;该系还购置PLC、单片机实验台,增设PLC、单片机实训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适当加大实验实训课在课程体系中的分量,理论课与实验课并重。带领学生进行发动机拆装实验实训,在专业课教师的亲自示范和指导下,学会独立拆装发动机;加强面向实践的考证培训,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考试和认定的汽车维修中级工证书为任务和目标,在完成校内相关理论和实践课的教学基础上,在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兄弟院校专业教师指导下,进行为期两天的汽车电控部分、发动机拆装和汽车故障检测和维修等方面的实际操作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现场独立解决相关技术问题的能力。2012级和2013级学生考证通过率均超过了90%以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是以示范专业建设团队成员为骨干,更新或开发与之配套的“三纲二书”及教材编写等工作,尽快将本专业领域最新的、最前沿的优秀成果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来,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四是学院大力支持计算机基础课、软件课及考级考证的教学工作,花了30余万元新建了一个机房、一个多媒体室,更换了2个多媒体室的投影仪;对现有机房中的3个机房135台计算机增加内存,安装新操作系统window7,提升了计算机运行的软硬件环境,提高了核心课程的实训效果,满足了教学需要。

2、以训促教,以赛促学

机电工程系面对全院有兴趣的学生组织了CAD课外技能培训,在井庆川老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设计和制作技术创新,通过参加全国CAD设计大赛锻炼能力,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在2015年度的第八届全国3D设计大赛中,学院荣获安徽赛区特等奖1名、一等奖1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三名,“2015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安徽赛区优秀组织奖”。

基础部英语教研室于2015年4月12日模拟举办2015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D类赛的初赛工作,加强对学生的训练,有两名同学(朱露、谢桂芳)进入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D类的决赛,荣获2个一等奖。

艺术传媒系针对专业和课程特点,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数,将课堂从教室搬出去,走向工地,走向社会。其次,树立学生自信心,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积极参加各类技能大赛,相信通过平时扎实的学习,在技能技法上不低于其他同类院校学生的水平,并以往届学生的优秀参赛成绩,激励2015年在校生在各类大赛中去磨练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因此收到了较好的竞赛成绩。

信息工程系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积极开展课堂师生互动、理论与实践结合,边教边做,将各种技能比赛与课程紧密结合,课程结束后举行本课程技能大赛,激发学生动手兴趣,形成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经济管理系的酒店管理专业充分利用学院周边的实训条件,达到了一边上课、一边实训的目的,学生实训的积极性很高,能够很好地掌握技能,为以后的就业提供了保障。签订协议的酒店有五星级的,四星级的,三星级的等等,比如:寿州国际大酒店,宏盛大酒店,聚红盛农庄等。这些酒店给学院提供了客房部,中餐厅,西餐厅,酒吧,康乐、财务等良好的实训场所,为我院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起到了示范作用,效果很好。另外,六安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酒店众多,上海、合肥、淮南更是星级酒店林立,可为本专业学生实训提供优越的实训条件,形成稳定的实习基地。学院与相关酒店企业联系,走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之路,积极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实现了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得好、进得去、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办出了高职特色,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

3、加强技能鉴定工作

2015年度,全院学生参加了9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鉴定人数177人次,通过率达96%。

4、重视毕业实习考核

学院对每届学生的毕业实践活动非常重视,组织力量对2012级学生毕业实习报告和企业毕业实习考核表的内容及质量、企业和学院实习指导教师的批改情况、评语及成绩评定进行了逐人检查和记录,检查结果向本人及所在系进行了反馈通报,并评选出了一批优秀毕业实习报告,夯实了产教成果。

5、提高教师“双师”素质

根据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学院重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全力做好技能名师的聘任工作,加大新教师培训的力度。2015年暑期,选派6名新教师在安徽理工大学进行培训,并择优安排了一部分双师型教师去企业一线锻炼,真正让教师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6、重视产学研工作

在产学研和教科研方面,认真组织教师申报了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项;另外,一位教师的论文获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论文评选三等奖。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我院于2009年初建设校园网,2011年进行升级改造。到目前为止,校园网累计投资近70万元,全面覆盖行政办公楼、五栋教学楼、图书馆、大学生活动中心、专家楼、三栋学生公寓、教师公寓,承载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固定电话通信系统等多个管理系统,是学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其中,光纤布线1.95公里,可容纳信息点1800个,接入用户终端设备496台,出口总带宽100兆,与中国电信网互联,为全院师生提供信息查询、文件传送、电子邮件等各种互联网服务。    

建立精品课程资源库,将学院开办以来形成的优质教学资源上网,在院内网上互连互通,初步形成规模,信息资源共享,在教学中发挥了较好作用。

在教学应用中,加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教室完全能满足教师备课和制作课件及当堂利用网络查阅资料的需要。另外购置(或自主开发)部分针对性强的成熟虚拟软件,对学院会计与审计专业、财务信息管理专业、多媒体技术专业、汽车类专业等开展仿真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学院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管理,如《高校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在教学计划、教学资源、教学考评、教材管理、学生成绩、课表编排、成绩管理等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实现了网络化,极大地提升了教学管理水平,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学院同时重视了教学信息化建设,培训了微视频设计制作教师,组建了微视频课题组,讨论制订了工作计划,向学院报送了设备采购方案,为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

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建设是新一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的重要基础,是高职院校办学实现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各方面了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的重要途径。正确采集学院办学的各种数据信息,建设好学院的状态数据平台是教学日常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本学年学院及时对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进行了采集,主要进行了: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外聘教师基本情况、在校学生和毕业生人数、学院固定资产和办学条件、社会捐赠、图书馆藏书数量等数据进行了采集工作,并及时上报省教育厅。

(四)教学资源

学院占地面积174627平方米,总建设面积54707平方米,其中教室13378平方米,学生宿舍21770平方米,实验室7012平方米,学生食堂3903平方米,图书馆3849平方米,行政用房1150平方米,大学生活动中心1728平方米;建有一个400米标准化的塑胶跑道、足球场等运动场地等,固定资产总值13517.5万元,教学设施充足,能满足教学需求。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82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值4296元,基本满足学生校内实验实训的要求,为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人文素质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政策保障措施

(一)落实资助政策

学院按照省教育厅资助政策要求,结合学院实际,竭力做好各项学生资助工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很好的完成学业。

1、完善机制,明确职责

学院成立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实行“院长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各系负责人具体抓”的学生资助管理机制,层层落实,明确职责,责任到人,促使任何一个系部按照政策规定不打折扣地做好资助工作。

2、严格评审,公平公正

每项资助工作都建立评审工作小组,按照评审程序、评审条件、评审要求,遵循三级审查、三级公示制度,确保各项资助公正评选、阳光公示、公开透明。

(二)做好各项资助

1、开通绿色通道

学院学生大多数来自于农村,家庭经济相对比较困难。新生入学前,积极宣传、耐心讲解国家和学院的“绿色通道”助学政策,指导学生进行国开行网上贷款的操作,联系生源地贷款的相关单位,协助学生家长及时办理助学贷款。2015年有134名同学成功办理了生源地贷款96.6万元。

2、发放奖助学金

学院领导十分重视奖、助学金的发放,多次召开相关工作人员会议,根据省教育厅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下达的名额,严格按照程序公开评审,阳光透明。 2015年,学院在校生1303人,省教育厅分配受助生名额239名,其中国家奖学金1人,0.8万元;励志奖学金25人,12.5万元;助学金213人,63.9万元。这些奖、助学金发放认真及时、准确无误。

3、减免孤儿学费

2015年减免2名孤儿一半学费,共计0.58万元。

4、安排勤工助学

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安心学习,学院各部门尽量少聘外来人员,挤出适宜的工作岗位安排困难学生勤工助学。院团委、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公共计算机房、实验实训中心及各教学系提供学生勤工助学岗位36个,今年共付勤工助学费用5.9万元。

5、补助贫困学生

对家庭生活特困的学生,除国家“奖、贷、助”等资助以外,学院还采取了不定时的补贴,如:学生出外实习、写生、参观、培训等,给予一定的补助;给生病住院的学生送温暖;另外,学生处加大与校外联系,为学生创造勤工助学机会。今年先后资助300余人,占总人数35%以上,此项费用3万余元。

(三)保障教学质量

1、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2015年,学院健全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结合教学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对现有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了部分修订,先后出台了《关于做好2015级三年制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通知》(安信院 〔2015〕41号)、《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2015年自主招生综合素质(能力)测试工作安排意见》(安信院 〔2015〕15号)等近20份文件。

2、日常查课常规化

一是为了加强对课堂教学工作的动态检查,每天都有教务人员值班,要求值班人员做到一日三查(上午查、下午查、晚上查)、三看(看教师到课情况、看学生出勤、看课堂效果),写出当日的教学检查记录,对课堂教学表现突出的教师在每周的课堂教学通报中予以表扬;对课堂表现较差的教师,寻找问题,查找原因,找出解决方法,并及时向所属系部反馈。

3、教学检查规范化

坚持 “三查三评一随机”(即:“三查”——期初、期中、期末三次不同重点和不同内容的教学检查,“三评”——三次教学单位全体人员大会教学检查通报,“一随机”——随机听课一次)的教学检查方式,总结经验,修正不足。每次检查都做到有重点、有安排、有过程评价、有总结反馈,既重视过程监控,又注重考核评估。在检查过程中,学院根据情况组织召开不同类型的专题座谈会进行教和学方面的情况收集及沟通交流,分管院长还在会上对教学检查作全面点评和总结,反响很好。

4、教考分离正常化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和英语应用水平,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促进教学工作,学院对国考的《计算机基础》和《英语》2门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参加安徽省片区的统一考试。凡合格者,以全国计算机水平考试和英语应用能力成绩替代《计算机基础》和《英语》课程考试成绩(按70%)计入总分(平时成绩按30%)。以考促教,以考促学,全面提高学院《计算机基础》和《英语》课教学质量。

5、考务工作精细化

为严肃考风考纪,学院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用心、细致地安排每一场考试。在各类考试中,从考前动员、考中监考巡视、考后阅卷统分等方面,都做了具体要求,对违纪舞弊师生按规定处理。

6、教学考评常态化

教学考评是学生对教师的客观评价,是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为体现教育公平、客观评价学生自我学习情况、全面反映每位教师教学水平与态度,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保证系部教学管理顺利进行等,起到了很好作用。

一是利用教学考评平台。组织学生对全院所有专兼职教师进行全面教学情况质量评价,并将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向各系部和有关处室反馈,做为使用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是建立课堂《教学周志》。为了更准确了解“教”与“学”的情况;加强教学信息反馈,便于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每周五定时查阅周志,书面向分管院长汇报,分管院长对各班反映的问题在24小时之内处理到位,并向有关系部和处室反馈意见,及时解决学生对教与学的诉求,提高了学生的满意度,保证了教学稳定顺利运行。

三是坚持教学督导制。教学督导室负责监督教学管理与教学实施工作,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对教学的全过程抽查评价。教学督导室还积极抓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定期收集分析教学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在网上公布,责成有关部门跟进处理,限期改正。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2015年,学院虽在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有了明显进步,但在发展的道路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办学积淀不深。一是对民办高职的教学发展规律认识不够全面深刻;二是师资队伍中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不足,双师型教师的质量不高;三是实验实训设施建设仍显薄弱;四是课程体系改革及教学如何对接职业标准、如何实现企业需求、如何真正实现“产教融合”等是个长期任务。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如下:

(一)加强对民办高职院校教学规律的认识和探索。

深刻理解《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实质,采取符合民办职业教育特点的得力措施,在规模扩张的基础上,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更新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以经济社会发展为依据,与经济社会实现“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扩大规模,提高质量,显示特色,闯出一条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之路。

(二)加大引进和培养力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一是采取优惠政策,引进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提升教师团队水平。二是完善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激励机制,鼓励青年教师在职进修,加快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参与教学改革。三是引进技能型工程技术人才,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的办学机制。

(三)更加重视实验实训设施建设。

一要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及时修订实验实训指导书,增加实习指导书的编写,保证实验实训的质量和开出率,提高设备利用率。二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资源,实现校内外实训设施的互补和资源共享。

(四)积极探索人才培养工作新模式。

充分利用就近合肥、淮南高校密集的区位优势,在与兄弟院校合作的基础上,扩展合作范围,力争进入高校联盟、结对帮扶发展模式;力争建立院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群,探索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工学结合新模式,扩大订单式培养范围,在示范专业的基础上,下大力气创建特色专业,开拓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做出贡献。

                                                                                                                                                      2015年12月22号

141647157860

141647372067

141647534452

141648104324